
智能·要闻
展卓越组织风范 创工程创新佳绩 |燕京理工学院智能学子在省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中大展宏图
来源:
点击量:
第十届河北省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暨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选拔赛在在河北大学(保定赛区)和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赛区)圆满举办。
比赛时间从2024年11月29日持续至12月8日,分别在河北大学(保定赛区)和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赛区)举行。这两个赛区各具特色,都为参赛选手们提供了良好的比赛条件。参赛选手限定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这确保了参赛队伍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每支参赛队由3 - 4名学生和2名以内的指导教师组成,这种组队方式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又能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同时规定每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赛项,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专注度。
来自各个院校的大学生们齐聚一堂,这里是他们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大赛现场,处处彰显着智慧与创新的碰撞,参赛团队精心准备的项目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作品涵盖了多个工程领域,有的是对传统工程技术的创新性改良,通过巧妙添加新的模块或者改变工艺流程,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有的则是针对当下社会新兴需求所开展的全新工程探索,像在环保工程方面,团队研发了新型的污染治理设备,结构新颖且高效节能,体现出大学生们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强烈的使命感;创新能力体现在大赛的各个角落,作品里蕴含的独特思路、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以及前瞻性的技术应用,都显示出当代大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和敢于突破常规的创新意识。许多项目巧妙地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这种跨学科的创新思维为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途径。
大赛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紧密贴合时代发展的脉搏,聚焦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其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理工人文的相互融通,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工程技术后备人才,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赛事,建设能够引领世界工程实践教育发展方向的精品工程。本次竞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代表、竞赛组织单位、合作单位及行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实践环节,选手们的表现堪称出色。他们熟练操作各种工程工具,有条不紊地对作品进行测试、调整。遇到突发问题时,同学们团结协作、冷静应对的态度与能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各个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却又紧密沟通,无论是机械部件的安装调试,还是电子线路的检测优化,队员之间都配合得十分默契。每一次方案的调整,每一个数据的精准测量,都是他们努力提升实践能力的真实写照。
在众多优秀参赛队伍中,燕京理工学院共有36支参赛队伍脱颖而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共斩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燕京理工学院学子们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和团队协作的结晶。
其中,邱健辉、何文朝、蔡博任、刘苘尧等同学所在的队伍凭借其出色的项目设计、精湛的技术操作以及高效的团队协作,荣获特等奖。他们的项目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创新性还是实用性都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李铖、安文斌、张炜炬等众多同学分别在各自的参赛队伍中获得一等奖。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展现出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队伍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同学们自身的刻苦钻研和团队协作精神,也离不开指导教师们的悉心指导。指导教师们在备赛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知识指导、技术支持和精神鼓励,帮助学生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引导他们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和实践操作。
对于燕京理工学院的学生来说,本次大赛具有极其关键的意义。它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优质平台,让学生们得以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身的才华与实力。此次竞赛彰显出师生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能力,学院高度重视激发师生的参赛热情,鼓励广泛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以此作为提升师生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途径,从而为学院的教学良性发展构筑坚固的基石。同时,大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工程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更是在互相交流与竞争的过程中激发了无限的潜能。相信这些年轻的选手们在未来的工程领域将会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