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访谈:访北京化工大学在读博士张丛
来源:
点击量: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是远大的,也可以是眼前的。在实现理想与目标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你是否在不断坚持。她为证明自我,从普通本科生到重点院校硕士生再到如今的博士生,这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伤痕累累,可她不曾放弃,不曾退缩,却愈战愈勇。她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却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她就是原理工学院08级应化专业张丛,现在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博士一年级,主修无机化学。 采访现场 认清自我、反省不足 大学之前选择化学专业并非自愿,但既来之,则安之,一直坚信努力坚持下去就会有一份美好的答卷。在大学期间,她不服输的勇气经常让她收获专业第一的名次,在大三刚刚开始,她就着手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优秀的成绩考上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生,证明了自己。在读研究生时,所有化学文献都是英文版,由于英语基础薄弱,不能在短时间内翻译英文文献,让她突然感觉压力倍增。凭借着执着的信念与不服输的精神,她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英语学习,从多方面武装自己。正是她认清自我并不断反省自我的同时,使自身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成绩迅猛提高。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她终于成为化大的在读博士生。 人生如簧 压力与机会并存 人生如弹簧,接受的压力越大,越能迸发出强大的弹力。她是自信、不甘平庸的女生,想做的事一定会找到办法,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是收获许多,成长许多。与张丛相比,她的同学已开始创业就业,有在海飞丝公司做保洁研发,有从事能源开发项目,还有已跨入其他行业,而张丛目前只是学生,未参加工作,但她从不后悔,一直坚持继续深造,获得更高深的知识。可能很多人和她一样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却没有继续深造博士就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有些更是没有考研就开始着手于工作。如今在读博士的她已能独自阅读、翻译英文文献,撰写英文论文,然而在此之前毕业开始工作的同学在用英语与老板交流或是写相关文件时,总有不当之处,需要她帮助修改。博士不仅是一种资历,同样也是一种差别——学识与资源的差别,在积累阅历、开阔眼界、提高学历的同时也不需担心生活问题,博士生的津贴就已相当于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将来毕业时工作待遇与当初面临的压力相比较已不是问题。 不同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永葆生机的源泉。张丛在博士学位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教、练、创新”的思路,每个课题先由导师教导,学生掌握练习,形成确定的思路链条,最后将课题就其延伸探索创新。与之相应的“博带研,研带本”北京化工大学培养学生的方针政策也充分利用到学生资源,减轻导师工作压力,这与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形成鲜明对比。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博士生、硕士生动手能力与对实验掌握程度已远高于本科学生,这种学习能力的提高会是高学历的学生在工作期间占据主动性的主要原因。 最后,张丛说到:“很荣幸能回到母校,看到母校建设的越来越来好非常高兴。祝福母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