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工设计大赛获奖团队

来源:

点击量:

学习永无止境,科创展现迷人魅力,他们是五人组成的团队,背后支撑他们的却是整个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喜人成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呢?1116日晚,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记者有幸邀请到本年度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且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团队成员,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他们设计的日子。查阅资料,确定题目

 

获奖代表赵晓伟

“看着化工设计大赛的‘创新’和‘清洁’主题,整个团队感觉无从下手,化工设计大赛报名前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一直都在图书馆里面和电脑面前查阅资料寻找思路,最后队长赵佳欣在院长李健秀提供的资料中想到突破以往的分离技术,创造新的工艺流程。化工设计大赛参赛选手赖倩雯说道,确定好课题之后,向老师询问了相关问题,确定无问题之后决定研究此项目。

设计过程,千辛万苦

设计环节中,五人全部集中完成一项设计任务虽然便捷,但是由于队员各自时间安排不同,使项目进程缓慢,经过讨论他们改变一起研究的工作方式,决定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一项设计任务,从而加快设计进度。他们充分利用各自的课余和假期时间寻找资料进行研究。当遇到问题时,大家又会集中力量共同讨论一起解决。然而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实际工厂生产设计差别较大,以及自身学历不高使学习到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有大量漏洞,让设计进度履步维艰。在高技术、高难度、重任务的压力之下,他们认为“只要我们不怕辛苦、不断坚持,无论最终成果如何,都要交上一份作品,这样我们参加设计大赛的初衷就得到充分地展现。”正是这种坚持的信念永藏心底,让他们在改进中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新的辉煌。

成功后最难忘的是老师

“如果没有老师们耐心地指导与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就会被迫终止整个项目的研究,我们是十分感谢老师们这一段时间对我们的悉心指导,谢谢他们无私的帮助。”这是参赛后队员们的肺腑之言,如果没有院长李健秀那份珍贵的资料也就没有整个项目的思路,在设计期间,队员经常遇见没有学过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查阅资料之后还是有很多高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此时常伴他们身边的杨绍娟和孙德伟老师则耐心地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老师们经常把问题拿回家考虑,对于他们不明白的问题还会请教院长和书记,之后为我们耐心地讲解原理。”,靳久良书记还为团队请来艺术学院的教师为他们辅导构图的设计,并且为他们培训相关技能。正是教师不辞辛苦地指导,让设计成果不断地改善,才会获得喜人成绩。

此次参加化工设计大赛,不仅让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学子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懂得坚持学习,时刻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必要性,还让他们懂得了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积极创新,发扬团结协作意识,为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