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运行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运行

名师一堂课:北京工业大学高国华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国权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张晓宇教授为新生领航

来源:

点击量:

3月4日-13日,智能工程学院特邀北京工业大学高国华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王国权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张晓宇教授为学院各专业新生开讲名师一堂课。智能工程学院院领导、各专业负责人、相关教师与辅导员老师及2022级全体学生参加此次讲座。

“智”不可挡,“造”就未来

高国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长城学者。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设计》、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主讲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等课题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获批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一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主研项目包括在机器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向,围绕机器人机构学、智能感知与控制、机器视觉等技术,在特种机器人装备、现代设施农业智能作业机器人等领域,部分成果实现了工程实际应用及产业推广。

本次讲座,高教授首先以德国工业化兴起的角度切入主题,着重介绍了从机械制造时代到电气化生产时代,再到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历程。高教授指出,制造业的兴起,特别是智能制造发展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后高教授又重点介绍了智能制造本质发展:由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制造。高教授指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迅速,离不开专业人才,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提高专业认知,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互联架构理想,共享创造生活

王国权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在研项目有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静态障碍物多信息融合感知技术研究、履带起重机臂架应力测量不确定度研究、民用机场无人驾驶备虚拟场景检测系统研究等。

王教授首先介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从汽车的诞生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全方位地为学生讲解了汽车行业的进化历程,并指出汽车行业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王教授希望大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科技解放人类,智慧促进生产

张晓宇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8年至201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2000年毕业于燕山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和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非线性控制、复杂系统控制。

张教授首先以机器人概论切入,介绍了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分类、机器人的组成和技术,以及机器人开始从帮助人类干活开始发展,技术成长到与人类比赛,无一不体现出机器人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介绍了自动化概论,张教授介绍,自动化的核心就是自动控制,解释了自动化专业的由来和未来的发展理念,并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动化专业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张教授指出,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座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李秋生也表示,现在的高新制造产业离不开工科专业,这是社会刚性需求。李院长希望同学们在燕京理工学院掌握劳动技能、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职场竞争力。

三位教授将自己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同学们,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而且让同学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学们纷纷表示,定会做好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夯实专业基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